数字化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4 浏览次数:1059
字号【    

重庆沙坪坝区聚焦资源建设,通过机制创新、任务驱动发展智慧教育——

数字化激活教育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黄璐璐


image.png

image.png

 ■“数字化转型之新型教与学”·实践篇③


    在智能中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学生在校人数、作业完成数据、教师课堂授课情况。只需要轻触大屏,就可以快速转换到学生综合评价数据库,精准查看每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长李华告诉记者,从数字平台构建到常态化实施数字化教学,从构建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到数字化持续升级实现学生评价改革,学校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运用、全员协同的数字化泛在应用。


    实际上,树人景瑞小学仅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全力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从资源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培育3个维度,重庆市沙坪坝区扎实推进全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以“两类课程”推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


    “这是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微课‘神奇的水宝宝’。”沙坪坝区沙小盛德小学三年级学生赵文熙告诉记者,自己的作品可是“‘小先生’线上课程超市”的抢手货。


    赵文熙口中的课程超市正是沙小盛德小学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核心。该校校长郭健介绍,在推进学校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学校发现“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能够整合平台资源、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等应用于一体,与学校已有的信息设备和课程需求匹配度较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3条途径构建课程超市资源:一是链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让资源建设更有底气;二是借助专家引领校本化实施研究,让资源建设更接地气;三是大小先生共建共享课程资源让资源建设更聚人气。目前,沙小盛德小学“‘小先生’线上课程超市”已经构建了2627个校本课程资源,覆盖了学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全学科教学。


    下午社团时间,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创课等拓展课程纷纷开课。“在航天创想课程上,我设计和制作了‘低地球轨道太空服务站’,并对现有太空站的设施进行改造。”学校五年级学生李铮杰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说,去年,学校有同学获得了全市科技创新市长奖,他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代表学校参赛。


    森林实验小学校长杜娟告诉记者,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构建了学校特有的“数字化+智造”课程体系。在她看来,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技术、工程等思维方式学习的能力。 


    沙小盛德小学的“课程超市”和森林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智造”课程正是沙坪坝区重点推广的“两类课程”的代表。近几年,沙坪坝区将学校课程与核心素养培育对标,按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课程创新基地”“精品校本课程”两类课程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做好课程研发与设计。


    “两类课程建设以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丰富全区课程资源库等为建设目标。”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张林介绍,两类课程建设以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通过3轮两类课程建设,目前,全区共立项21个学科课程创新基地和100门区级精品校本课程。


    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支撑下,沙坪坝区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建构与“泛在学习”的环境营造逐步更加契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互动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常态初见端倪。


    以机制创新推动课堂教学数字化改革


    “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个项目得到的分数最多?”在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上,任课教师李红梅抛出问题后,请学生在平板上用以前学过的统计类型来统计,“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方格统计图,你自由选择。”学生的统计图表很快就在李红梅手中的平板上呈现。


    “同学们看,现在的统计图,虽然能通过直条的高低看出数据的多少,但却不能看出每项数据的具体数值。那我们怎么解决呢?”李红梅引发学生讨论,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条形统计图。


    在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每名学生都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实现了常态化数字化教学。学校教师以学生真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引导,依托数字平台整体构建教学任务及内容。


    不仅是树人景瑞小学,沙坪坝区各校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融汇沙坪坝小学探索了“双主四学试错”学本教学模式,重庆七中总结提炼了“东川智教—五设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初中英语学科在全区整体推进项目大单元的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在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所学校在实施沙坪坝区学本教学模式,覆盖小初高各个学段,其中不少市、县还采取了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


    沙坪坝区教委总督学樊丽表示,课堂教学数字化改革的区域品质不断提高与区教委推进的“三项”支持机制密切相关。一是构建管理支持机制,区级层面构建了资源、备课、作业、研修、联动等九大管理机制;二是构建研修支持机制,完善了全区“短程式成长性科研”“分层式周期性展评”“混合式开放性研课”等系列规准,以研修牵引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三是构建评价支持机制,制定了《沙坪坝区中小学新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细则》,组建评价团队,每学期对学校开展过程性评估。


    樊丽说:“我们每学期点对点向学校发送评估报告单,与校领导面对面双向交流,以评促建的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沙坪坝区学校新型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实施。”


    以任务驱动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我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时,是学校最年轻的教师。”重庆市大学城第三中学校原校长陈刚坦言,8年前,学校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一言难尽,这与学校地处城郊接合带、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教师信息素养整体不高有直接关系。


    可是,正是这样一所教师队伍老龄化明显的学校,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学校,2023年入选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验学校。


    “出于对老教师教学习惯的尊重,以及考虑到信息化能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我们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讲座—骨干引领—全员实践’的模式,采用‘学科+新媒体’双主题打造白板课堂、纸笔课堂、畅言课堂3种课堂新样态。”陈刚表示,在这3种样态中,学校每一位教师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教学习惯、符合自身任教学科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应用。


    在重庆七中,学校通过推进手阅扫描,同样实现了信息化与教师已有教学行为的有机融合。“网络阅卷是快,但没有教师阅卷过程,更多教师希望通过阅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手阅扫描在教师阅卷后,需要的数据同步呈现,这就有效融合了传统作业批改和线上评卷的优点。”重庆七中校长欧权说,要让教师愿意用信息技术,突破点就在于要在真实教学中用上。


    “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最大阻碍不在学校管理层,也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余华云看来,区域性教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需要有明确的任务,让教师在“做中学”。


    在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方面,沙坪坝区以任务驱动为抓手,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创立了13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由研修组长、研修员、项目组长学校、项目组成员学校构成,研究成果为学校一线教师设计与实施新型教学提供参考。


    余华云介绍,依托项目式研修,每个项目组每学期每门课至少提交一个与教学进度一致的数字化大单元方案。一方面学校全面组织开展基于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另一方面全区凝练区、项目组与学校3个层面的实践成果。区级层面重点指向平台、资源、工具等,项目组层面主要聚焦智慧型大单元教学模式案例支撑,学校层面系统提炼特色化教学模式。“3个层面不同维度的工作,促进了沙坪坝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与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双步走’。”余华云说。


    经过几年的沉淀,沙坪坝区教师频频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等活动中获奖,2021、2022年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共29节,位于重庆市领先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刘建华表示,沙坪坝区将继续依托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全区新时代优质学校集群化发展3.0行动,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沙坪坝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创新高地。


上一篇:浙江东阳:“数字食堂”让学生吃得安全健康
下一篇:名师领航 云端聚“慧”

联系我们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

公安备案号 51010602001598号

蜀ICP备09003940号-1

川教JG-20120011

主办单位: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云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提示
请填写关键词!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