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程 李姝璟
近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今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于9月9日至15日在全国范围举行。当前,数字时代我国社会和国民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同时,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中,网络安全教育正是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是落实新课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面对数字技术的不断加速迭代,我国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呈现形式多样的发展趋势,但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急需从专题导向建设向问题导向建设转变,加强各学段的有效衔接和贯通,教学上具体表现为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实践性。
系统性强调教育内容应按照各学段教学规律进行,既要避免内容重复,又要保证教育深度和广度逐步提升;连贯性强调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和以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目的;实践性强调教育策略要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还应涉及网络安全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推进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发力点:
一是抓好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螺旋上升设置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教育内容上契合学生阶段性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认知处于感性阶段,教育内容应集中于传统安全观中易于理解感知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认识网络世界中的潜在风险,如设置复杂密码、不点击不明链接等基础网络安全技能;中学生已具备对网络安全问题初步理性认识的能力,教育内容应以现场观摩、场景模拟、亲身感受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网络诈骗等行为的危害;高中阶段网络安全教育可适当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增加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课程,可通过开设网络安全相关课程、实验和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也需要根据国家课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安全的社会责任和法律后果。
二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数字时代,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行为提供优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一方面,整合全国优质课程资源。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教育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平台资源,因地制宜,创新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建构融合多个场景的综合教学场域,比如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共享网络空间,在育人过程中实现教育过程的贯通,以课程体系为支撑,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实时提供更加科学化、个性化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供给智能化支持。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打通育人链条。在坚持教学方式连贯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层次和心理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互动性、实践性。
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享受成长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内容的兴趣,并初步形成对网络安全领域的笼统印象;中学阶段,教师运用“5G+VR”技术等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增强交互体验,拓宽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领域,奠定学生网络安全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实践创新提供学理性支撑;中学高年级特别是针对有信息学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以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有深度的探究,辅之以虚拟仿真训练、AI互动式问答、沉浸式体验教学、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不断积累学生的实操能力。
此外,针对高年级学生,鼓励其参与网络安全竞赛和实践活动,在提升他们实战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网络安全领域选拔更多专业人才。
四是加强科研联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数字时代,网络安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数字素养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培训上更需要突出科研联动。
首先是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梳理网络安全教育备课素材、案例,通过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教学专题研修等多种教研活动,协助任课教师诊断自身问题,不断突破教学瓶颈。其次是发挥大中小学教师各自优势,形成科研联动机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推动学科间、学段间协同发展。大学教师发挥科研能力和专业优势,钻研理论前沿问题,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可信度;中小学教师发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特长,为科研课题发展、课程教学示范提供实践经验,将具备深度和高度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作者张宏程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作者李姝璟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编号JG23ZD18]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电话)028-86133248
(传真)028-86153184
(邮件)568343857@qq.com
(地址)成都市同兴路2号